孩子撒謊背后的心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影響,有好的也會有壞的,好的影響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壞的影響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撒謊的情況,家長要嚴格制止這種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過來,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撒謊背后的心理
1、獲取認同。獲取他人認同與社會認同,這不管是對于大人與孩子都是一種心理需要。有很多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并不會真實的描述,而常常摻雜著自己想象的場景、人物,說得繪聲繪色,炫耀自己。
2、逆反心理。很多孩子說謊,其實跟父母干涉過多有關,比如孩子做作業(yè)時,一會叫他喝水,一會叫他吃點心,孩子很不耐煩,隨口說“不渴、不餓”,以表示對抗。這種情況下,需從改善親子關系入手,既不過度溺愛,也不過于縱容。
3、分不清是非。對于年齡小的孩子說謊,并不要過于擔心,因為他們對時間、空間、數(shù)量、人物關系等概念比較模糊,經(jīng)常說了“假話”自己不知道,比如他們可能把以前統(tǒng)稱“昨天”。這種情況不必過于擔憂,問明情況后,耐心教育即可。
4、虛榮心理。在孩子能力不足,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或者艷羨的情況下,他會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說謊,以獲得短暫的滿足。例如他考了60分,偏偏要說90分,花2元買了一支筆,就說花了10元。所以是虛榮心理作祟,渴望別人的肯定和艷羨。
5、模仿心理。如果爸媽是經(jīng)常說謊的人,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說謊,模仿爸媽說謊。例如你明明在家,這時有人邀請你打牌,然而你對朋友撒謊說不在家,有事出去了,孩子聽到你這話時,就學會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時,也采取跟你一樣的方式。
6、逃避責任。如果家長的懲罰教育很嚴厲,那孩子會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說謊,這就是大人的問題了。我們常見的是孩子打破杯子了,往往會將責任推給比他小的人,或者干脆不承認是自己打破的。孩子內(nèi)心是惶恐不安的,目的很單純就為了逃避責任。
如何避免孩子養(yǎng)成撒謊的習慣
1、孩子無意犯的錯要寬容。孩子不小心打破的杯子,首先關心孩子有沒有受傷,然后提示他下次小心,而不是一上來就罵孩子“誰叫你動杯子的”。即使不是無意犯的錯,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就雷聲大雨點小,不要真懲罰或者打罵。
2、家長以身作則。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從家長那里學來的,所以家長首先要戒掉不好的習慣,給孩子做榜樣。所以,孩子說謊不是天性,背后有著各種各樣可理解的原因,家長需要找出并且對癥下藥,用溫和的方式來解決。
3、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孩子想要買零食吃,只要是正常范圍內(nèi)的都可以滿足,以防孩子采用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金錢來買。同時告誡他,什么是正當需求,什么是不正當需求。
撒謊會對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1、孩子會認為撒謊可以獲得成就感。愚人節(jié)“說謊”讓孩子覺得好玩,充滿樂趣。特別是當孩子的“謊言”讓別人信以為真地“上了當”,他就充滿成就感,從此樂此不彼。便養(yǎng)成了說謊的習慣,以后他就很容易通過說謊來擺平一些麻煩,孩子也逐漸成為說謊好手。
2、孩子會認為撒謊可以以假混真。孩子嘗試說謊,可以讓別人信以為真,他心中就產(chǎn)生了新概念“以假混真”,反正即便自己說的是假的別人也相信,自然在以后他也會嘗試這種方式,嘗到了“甜頭”自然習慣性“以假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