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幾歲是叛逆期
男孩子叛逆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在我看來,如果家長想要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快速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就需要家長前期做好準備,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制定好應對策略,最大可能避免沖突的發(fā)生。
男孩幾歲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人生共有三次叛逆期,分別是:2歲左右,自信、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8歲左右,小大人時期;13歲左右的青春期。
這個時期讓父母頭疼,孩子痛苦,親子關系的沖突不斷,很多家長真的是談叛逆期而色變,這個時期真的那么可怕嗎?
三個時期綜合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家長口中常說的:孩子不聽話!一句不聽話,其實內含著家長與孩子兩種思想、觀念的沖突。
叛逆的孩子并不是壞孩子,這只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自我認知系統(tǒng)成長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作為家長要正確地面對孩子的這個時期,給予更多的耐心、包容,關鍵是允許孩子試錯。對叛逆期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放手,可以避免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過多的彎路。
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給你提幾點意見
1、要避免進入叛逆期的兩個誤區(qū):
第一個誤區(qū):全面打壓。孩子小,沒有關系。但是,到了孩子初中階段,也就是逐漸進入叛逆期了。心理學上講,他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可就換了,不再是爸爸媽媽,也不再是老師,而是朋友。你還采用全面打壓的方式,他不會再聽話,而會進行反抗。然后呢,把關注點轉移到朋友。
所以,全面打壓已經不是一個好方法。我們要從“朋友”兩個字上做文章。
第二個誤區(qū):放任不管。因為全面打壓無效,孩子屢教不改,雙方經過一段較為持久的“相愛相殺”之后,家長終于全面宣布,“就當我沒生這個兒子!”試問,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這里,我想說,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表現(xiàn)的那么決絕,那么恨鐵不成鋼,自己一時是輕松了,但是,以后呢?后患無窮啊。孩子這一輩子可能就這樣毀掉了。
2、把一些權力下放給孩子。叛逆期的孩子,最想要的是得到大人的肯定,他想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作為家長,就盡量給他這樣的機會嘛,讓也有獨當一面的感覺,那么,他自然也會學著負責。
3、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xiàn)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青春期特點
1、頂嘴。大人說教的任何話,孩子都要頂。
2、想獨處。有自己的秘密,私人日記,閨蜜。他們不想跟大人待在一起,只想跟自己同齡的好朋友在一起。
3、個性化。他們經常用私人定制類,搞怪類的物品,比如頭像搞怪印在衣服上,比如手機殼經常貼各種飾品,買游戲皮膚等。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都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孩子這個時候,沒有很好的情感伙伴和傾訴對象。一旦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就會被父母忽略和否定。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自我封閉,固執(zhí)的過自己的事情。
所以,問題的根本所在是,你不了解孩子的具體需求到底是什么,試著及時打開心扉的了解孩子,然后做及時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