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著作有哪些
陳寅恪,字鶴壽,祖籍江西省修水縣,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現(xiàn)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宗教學家、語言學家,景星學社社員,晚清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近代同光體詩派代表陳三立之子。
陳寅恪的著作有哪些
1、《新編中國通史》
這是陳寅恪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綜合性的中國歷史著作,系統(tǒng)地梳理了中國歷史的演進和變遷。
2、《國史導論》
這本著作是陳寅恪對中國古代史研究的總結和回顧,涵蓋了中國古代歷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3、《論辯學與中國文化》
這本書探討了辯證法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辯證思維的特點和優(yōu)勢。
4、《中國哲學史綱》
這是陳寅恪對中國哲學史的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包括對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個哲學流派的闡釋和分析。
5、《青史略》
這本書是陳寅恪對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簡要評述和概括,展示了他對歷史人物的獨到見解和深刻思考。
陳寅恪的人物成就
1、詩史互證
陳寅恪的治學方法比較突出的一點是他從文、史、哲多視角思考并綜合中外前代史學研究方法,然后加以繼承和發(fā)展而總結的“以詩證史、以史說詩”的方法。
這種方法本質上講是以最廣義的“文化”來界定其“詩”和“史”的內涵,“以詩證史“就是以最廣義的文化史料來考證“正史”,側重于歸納;“以史說詩”是在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闡釋傳統(tǒng)文化作品,側重于演繹,而在過程中使用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文化決定論”。
比如陳寅恪在《講演錄》中,“以詩證史、以史說詩”表現(xiàn)為“史”(或“詩”)與其他多學科多事物間的復雜聯(lián)系,除了包含以詩、文等傳統(tǒng)的文學材料證“史”之外。
至少還包括以野史筆記和其它子、集部材料證史,以文字、音韻、訓詁等經學、小學資料和方輿、天算等輔助材料證史,以及上述諸學科材料在“詩”“史”互證中兼綜貫通諸義。
2、重視考據
陳寅恪繼承乾嘉學者的優(yōu)良考據傳統(tǒng),認為準確地鑒別史料便能提高歷史學的科學性。陳寅恪在考據史料中不依靠偏僻的史料或版本上的異文立論,而是多引用常見的典籍和通行的版本。
另外從許多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中判斷某一事的真?zhèn)巍l(fā)生、變化和發(fā)展,而不偏重于字句的比勘。陳先生認為文字的校訂也是考據的一種手段,并非不需要,在他的著作中也視善本書的作用。
他認為從文字上校訂史料,屬校勘學的范疇,而??睂W不過是考據學的一個部分。他把文字??弊鳛槭伦C的旁證。
比如陳寅恪在《桃花源記旁證》中考證了陶潛所寫的“桃花源”,并非純出于亂世人們對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是當時確實存在的塢堡的情況。
陳寅恪的人物軼事
1、四不講
陳寅恪先生,曾坦言自己的講課原則:“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
現(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标愐≈v課,聽眾甚多,甚至連朱自清、馮友蘭等知名教授也風雨無阻前去旁聽。陳寅恪的“四不講”其實就是說點自己的話,言人所未言,講人所未講。
2、妙對吳宓
1929年吳宓與其原配夫人陳心一離婚,意圖與海倫女士結合,但后來海倫與他人結合,吳宓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陳寅格為安慰老友而送聯(lián)給吳宓,聯(lián)曰:“新雨不來舊雨往,此生未卜他生休?!?nbsp;
上聯(lián)取自杜甫《秋述》一文中的“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下聯(lián)是李商隱《馬嵬》詩中的一句。
此聯(lián)兩處暗嵌吳宓字“雨生”,“新雨”與“舊雨”相對,暗喻與吳宓有關之兩位女性,而這兩個詞又分別與下句的“他生”和“此生”相對,喻示了吳宓的今生必定充滿悲劇,而來生是否幸福也不得而知。
吳宓得此聯(lián)后知道是老友對己之幽默雅致的同情之語,而陳寅格也正是此意,因為他知道對于吳宓正面的勸解往往不會有效的。
二人相知如此,不愧為真正的終生知己。后來吳宓自己也曾戲撰一聯(lián),對一生予以總結,其中也暗嵌“雨僧”二字,可以與陳寅恪此聯(lián)相呼應,聯(lián)曰:“一生長畏風留雨;三寶終依佛法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