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
家長網  /   學習方法  /  小學  /  孩子上學總想請假怎么辦

孩子上學總想請假怎么辦

時間:2024-09-20 10:41類型:小學閱讀數(shù):842

不上學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上學的程度不同,比較輕的表現(xiàn)就是孩子總是會頻繁的請假,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開始注意了,要從各個方面關心孩子的狀態(tài)。

孩子上學總想請假怎么辦

1、考慮孩子是否嘗到過什么甜頭。

或許,孩子因為生病請過假,在家里盡情地玩過游戲,并且誰都沒有批評過他,這就讓孩子嘗到了“甜頭”。孩子覺得比起學校,待在家里會更開心,于是,會傾向于請假不去學校。

孩子說不想上學,一般會找各種借口,如“肚子疼”“老師不好”等,因為,如果孩子直接對父母說“我想玩游戲,不想去上學”,父母肯定不會同意的。

2、考慮孩子是否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實際上,孩子是非常希望父母關心和在乎自己的,也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這不僅僅限于想要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認可。有些孩子寧愿受到批評,也想得到更多的關注。

因此,父母平時要多多陪陪孩子,下班回家盡量多抽出時間跟孩子玩游戲、講故事等,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3、考慮孩子是不是在逃避和回避不喜歡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父母想要強行把孩子帶到學校,孩子也非要在家里,或者快到學校時孩子就開始感到害怕。有時孩子雖然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可就是不進去。如果出現(xiàn)這些情況,就說明孩子真的是在進避學校里不喜歡的東西或人等。這時,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舉動,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

孩子小學轉學后不想去上學,經常請假,到底該怎么辦

第一,對于長期的、頻發(fā)的心理活動或行為表現(xiàn),還需要從遠期事件中去尋找根本原因。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處理大多數(shù)問題時,通常習慣于從眼前和近期的事件中尋找原因,很容易錯誤地認為問題都是由近期的一些事情導致的。但是當遇到人的心理問題時,這種慣性思維模式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

在一些臨時的、偶發(fā)的事件當中,我們尚且可以認為,人的心理反應或行為是由于當時場景中或近期場景中事件而觸發(fā)的;但對于一些長期的、頻發(fā)的心理活動或行為表現(xiàn),那么這時的心理反應就一定不是僅僅由近期事件引起的,而是由遠期的一系列事件長期積累所致。那么,這些導致心理問題發(fā)生的遠期事件,可能短則幾個月以前,長則可能在幾十年以前。

比如,答應孩子今天去樓下肯德基吃一個冰激凌,結果去了之后被告知冰激凌機器壞了,今天暫不出售,于是孩子很失落、很不高興,這屬于臨時的、偶發(fā)事件;

但如果孩子近幾個月以來,每天放學回家后都悶悶不樂,這種情緒低落現(xiàn)象已經持續(xù)很久了,那就肯定不是近期的一兩個事件導致的,這屬于長期的、頻發(fā)的心理活動或行為。那么這時就需要考慮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好幾件事。

第二,所以能夠肯定的是,孩子害怕去學校,明顯不是近因導致的。

根據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相關心理學規(guī)律,基本可以斷定,孩子害怕去學校,肯定不是因為近期換了新學校而導致的,而是由于孩子的先天性格和從小的原生家庭環(huán)境特點引發(fā)的。

從你的描述中,可以基本推斷出,你的女兒先天性格還是比較內向、敏感的,屬于“多思型”的先天思維模式,比較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但同時也有比較強的共情能力。不過這里要額外說的一點是,先天性格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都是優(yōu)劣對等,有利也有弊,都有對社會有用的一面。

雖然你們不算是絕對的單親家庭,但很顯然,女兒與父親的接觸機會是非常少的。這樣就會讓孩子體會到一些家庭成員的不健全感(雖然可能是暫時的)和不安全感,或者說缺少一部分家庭歸屬感,歸屬感不是來自于房子和住處,而是來自親人。這部分歸屬感必須是父親給予的,母親無法全權代替。并且,在孩子4歲以前,保姆阿姨的悉心照料,也是不可能替代父母作用的。

由此可見,孩子害怕去學校,主要是由于從小生長的原生家庭氛圍帶來的不安全感所致。

第三,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到底出自哪里?

孩子內心的那份不安全感,一方面來自于先天性格中的多思、多疑,情緒感知能力較強等特點;另一方面來自于家庭中父愛的缺少或缺失。以上這兩條因素,都是缺一不可的決定性因素。

言外之意,如果換做是一個先天性格外向的孩子,情緒感知能力較弱的,也許就不會有這些情況產生。

在大多數(shù)小孩子內心中,爸爸才是力量的象征,在爸爸身邊才能更多地體會到那種被保護的感覺,爸爸比媽媽在很多時候更能給人以外在的安全感。

另外,來自于新環(huán)境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也可能讓她沒有安全感。比如,某個老師很兇,喜歡訓人,或者某個同學特別八卦,喜歡追問她一些不想提及的隱私問題,像“為什么你老請假啊”,“你爸爸為啥不來接你下學啊”,等等。

但以上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而是新環(huán)境中的某些事件,可能會讓她感到她比其他同學少點什么,她覺得自己是殘缺的,比如,別的同學經常有爸爸來接放學,而她沒有。

第四,需要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增加父親與孩子的接觸機會。

所以,我最終的建議是:如果可以的話,孩子的爸爸是否能請假回來一段時間陪陪孩子,如果能把工作調回來,那是最好的;如果實在是回不來,那么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等科技手段,和孩子經常視頻通話,互動聊聊天;如果確實工作特別忙沒時間,也可以每天錄一段視頻,說一些想跟孩子說的話或者想給孩子展現(xiàn)的一些有趣的生活場景發(fā)過來,讓孩子看看。

第五,可以考慮休學一段時間,讓孩子做一下調整。

關于休學,根據你的描述,我初步判斷,孩子已經有輕度抑郁的傾向了,可以考慮休學一段時間甚至一個學期,不要急于逼孩子去學校,這個不會太影響學業(yè)的,不用過于擔心學習會落下。

一來,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二來,小學的內容很淺、也很少,只要心態(tài)調整好,學習有了效率,落下的功課很快就能追上來;

三來,現(xiàn)在的基礎教育資源(教材、教輔書、互聯(lián)網題庫等等)很豐富,學習不一定非得完全依靠學校。只要孩子想學,在家也可以制定一些計劃,根據教材和教輔書去按部就班地學習,當然,這里需要家長的一些輔助。

剛上職高就上課睡覺、頻繁請假,班主任要求退學,這種孩子怎么辦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變成今天這樣,與原生家庭的不健全是脫不了干系的。

可想而知,孩子從小受到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方面是有一定缺少或缺失的。老人帶孩子,基本上大多數(shù)只能管得了吃、穿、住,教育方面的引導肯定是多少有欠缺的。雖然說是孩子12歲父母才離異的,但12歲以前的日子想必家庭也不會太和睦。

說這些,并非指責和埋怨,而是告訴你根本原因其實不在孩子,在父母身上。所以,不要只會責怪孩子不聽話。但事已至此,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已經無法挽回?,F(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把現(xiàn)在和以后的路走好,盡量挽救孩子。

第二,孩子既然已經都15歲了,已經完全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職業(yè)規(guī)劃了。

好好地跟孩子坐下來談談,了解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找到一些未來的職業(yè)方向。根據你的描述,孩子是自己選擇的計算機專業(yè),那就證明孩子還是有點自己的愛好的。還有,你說孩子目前在做快遞分揀工作,那就還能證明,孩子并沒有懶到什么都不干的地步。所以,耐心去引導,還是有不少機會的。

第三,盡快輔助孩子找到第一份職業(yè)的具體方向,家長也要及時地了解這些行業(yè)。

核心意思就一個,盡快幫助孩子明確目標,找到具體的職業(yè)方向,行動起來,才能盡早結束他每天渾渾噩噩的日子。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家長要想引導孩子,也需要跟上多了解、多學習,主要方法和渠道就是互聯(lián)網,其實只要肯下功夫,最多一個月就了解的差不多了,如果周圍有朋友正好做這一行,那更好,可以向他們請教一些行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