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wǎng)
家長網(wǎng)  /   歷史名人  /  秦漢名人  /  董仲舒尊崇儒術的理由

董仲舒尊崇儒術的理由

時間:2023-11-13 17:29閱讀數(shù):817

西漢時期,儒家思想稱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這主要得益于,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并被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強調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重要工具,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

董仲舒尊崇儒術的理由

儒術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為國家服務的人,是入世的學問也是士的階級的創(chuàng)造者,沿襲周禮自有他的體系,為使天下有道,而使天子仍未天子、庶人仍未庶人,為君臣父子正名……所以為古代統(tǒng)治階級推崇自然也就理所應當了!

董仲舒結合陰陽五行學說,提出天人感應學說,政治上君權神授,倫理上三綱五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符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要。

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君王統(tǒng)治的部分加以發(fā)展,行成了新儒術,作為獨尊儒術的基礎學說。

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jù),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

董仲舒強調以什么治國

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重要工具

董仲舒強調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重要工具,并用陰陽學說來加以闡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陽德陰刑"的德主刑輔論。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jù),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tǒng)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tǒng)的回答。

他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tǒng)”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tǒng)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核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董仲舒強調“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認為人如果按照“盡心”“知性”“知天”的模式,能達到“天人合一”。

具體說,即人通過內(nèi)省的途徑以及對陰陽五行的觀察,就能判斷是非,達到對天意、天道的了解。

他還認為通過祭祀能與神相溝通,使之能看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東西,這樣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