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wǎng)
家長網(wǎng)  /   歷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黃公望的代表作有哪些

黃公望的代表作有哪些

時間:2023-10-23 15:24閱讀數(shù):662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不僅是一位畫家,他還善于作詩,他的詩詞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婉約含蓄而著稱。他的詩詞不僅僅表達美,也蘊含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

黃公望的代表作有哪些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歷代收藏家都把它視為稀世之珍,相競收藏。清代時傳到吳洪裕手中,他把《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千字文真跡》視為平生最珍愛的兩件書畫。

當吳洪裕晚年臨終時,出于迷信心理,竟囑咐他的兒子當著他的面,將這兩件心愛書畫焚化,以表示永遠隨他在一起。頭一天,先焚《智永法千字文真跡》,傾刻之間,這件傳世之珍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

第二天,當《富春山居圖》開始焚化時,正好吳洪裕生命快到終止,目光已收,他兒子面臨這種情景,不忍心眼看這幅稀世之珍就這樣化為烏有,立即從火中搶救出畫卷,但為時已晚,《富春山居圖》已被燒成兩截,剩下前後兩段。但黃公望的真跡總算保存了下來。

黃公望創(chuàng)作《富春山居圖》時,年紀已近八十歲了。這幅長卷高一尺多,長兩丈余,畫面十分復雜,很費經(jīng)營。描寫的是浙江富春江一帶明媚清秀的山水景色。畫中富春江兩岸峰巒坡石、林木山村、平坡亭臺、江面漁舟小橋、飛泉茂林,樹態(tài)生動,雄秀蒼莽,層次無窮,內(nèi)容極為豐富,令人目不暇接,章法筆墨精巧得體,觀者無不驚嘆。

據(jù)說黃公望創(chuàng)作《富春山居圖》曾花費了七八年功夫。他一生游盡名山大川,長期身居深山叢林之間,觀察樹木的千姿百態(tài),細看激流浪濤,甚至在風雨交加之際也外出觀看體會,日出日落的雄偉景觀,四時的陰霧之氣象對畫家更是可貴的體會。

黃公望晚年定居富春江畔,雖年逾八旬,但由于對富春江的山水樹木懷有深厚感情,還經(jīng)常持杖出游,所到之處,只要發(fā)現(xiàn)秀美的山林樹木、奇峰怪石,總要當場記錄下來,絕不放過。畫家一生,愛富春江,畫富春江,對富春江有極為深切的體會,才能把富春江景色表現(xiàn)得出神入化的境地。令觀者猶如置身于綺麗山光水色之中。

黃公望真跡《富春山居圖》現(xiàn)存分為前後兩段,前一段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展出時觀眾無不贊嘆黃公望把富春江的清秀綺麗表現(xiàn)得那麼真實親切。后半段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代表作品分析

黃公望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其中《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

黃公望的畫主要有兩種特色:一種為其開創(chuàng)的淺絳山水,山頭多巖石,筆勢雄偉。所謂淺絳山水,即是在皴染之后用淡淡的赭石和花青視畫面情況作層層渲染,赭石可用來表現(xiàn)裸露的山石,花青可用來表現(xiàn)山上的植被,尤其適合表現(xiàn)江南山水輕快秀潤的景色,也適合當時大多數(shù)文人所追求的簡淡的審美趣味。

如《天池石壁圖》、《丹崖玉樹圖》;另一種為水墨山水,皴紋較少,用筆簡練疏淡,于柔美中見剛勁,皴法多為略帶弧形的披麻皴,山的陰面或凹處有時略用淡墨渲染,以分出陰陽向背,使整個畫面既保留著清雅之氣又不失厚重之感。如《水閣清幽圖》《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詩詞賞析

1.《登垂虹亭》

這是一首描寫黃公望登臨垂虹亭的詩,通過詩中的描寫,展現(xiàn)了垂虹亭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慨。其中“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一句,寫出了清晨云霧繚繞、河面上星河閃爍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之情。整首詩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體現(xiàn)了黃公望對自然美的熱愛和追求。

2.《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首詞是黃公望的代表作之一,詞牌名為臨江仙。詞中上闋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句,通過描繪長江奔騰向東流去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歷史長河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下闋的“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展現(xiàn)了一種超越功利的境界。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高遠,表達了黃公望對歷史、自然和人生態(tài)度的獨特見解。

3.《水仙子·寓居西陵》

這首散曲是黃公望晚年寓居西陵時所作,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人生感慨。其中“空回首,日暮江山非往者”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的無奈之情。整首曲子格調(diào)高遠,情感真摯,表達了黃公望對人生的深刻體驗和思考。

以上是黃公望的一些詩詞賞析的例子。黃公望的詩詞作品不僅具有藝術(shù)價值,更是一種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表達。通過閱讀和欣賞他的作品,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和對人生、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