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wǎng)
家長網(wǎng)  /   作業(yè)輔導  /  語文  /  三個學段對默讀的要求

三個學段對默讀的要求

時間:2024-01-23 15:35閱讀數(shù):17087

默讀就是指不發(fā)聲默默的閱讀,正常情況下,小學生第一學段,也就是一、二年級就會引導孩子開始學習默讀。訓練孩子默讀不能過于心急,要根據(jù)孩子的接受能力慢慢來,一般情況下剛開始由孩子默讀兩三句話就好,之后在逐步增加,默讀一段話,到整篇文章。

三個學段對默讀的要求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在不同學段的學習中對默讀有不同的要求:

1.第一學段(1-2年級):孩子們被要求學習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初步掌握默讀的方法。

2.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們需要在這一學段中初步學會默讀,能夠在不理解的地方提問。

3.第三學段(5-6年級):孩子們在這一學段中需要進一步提高默讀的能力,達到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此外,他們還應(yīng)該學習瀏覽和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收集信息。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是對還是錯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當然是正確的做法。

在小學語文中,閱讀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打下了好的基礎(chǔ)才能到高年級做閱讀題得心應(yīng)手,在低年級階段主要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到了小學中高年級階段主要要求學生要學會默讀,節(jié)約閱讀的時間。

默讀能力有助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訓孩子的默讀能力,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閱讀量由少到多,閱讀時間由短到長,單篇篇幅由小到大,先小聲閱讀,再逐漸過渡到無聲的默讀,默讀過程中學生的習慣也許有反復,這是正?,F(xiàn)象,不要急于求成,習慣成自然即可。

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的方法

1.訓練“不出聲、不動唇”

小學生默讀能力的形成要經(jīng)歷兩個階段:一是小聲“輕讀”階段;二是無聲階段。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默讀方法應(yīng)該是只轉(zhuǎn)動眼球,依靠視覺運動進行,而不能借助“唇動”輔助的多余動作。但剛開始,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可以很輕聲地讀,慢慢地過渡到不出聲、不動唇地默讀。

2.訓練要循序漸進

在開始學習默讀時,有時會出現(xiàn)指讀現(xiàn)象,這在第一學段是允許的,不要喝斥學生,得讓學生有一個學習默讀的過程。由一眼能看到一兩個詞,發(fā)展到能看到一個句子,一句一句地讀,就容易理解意思了。然后發(fā)展到由句到行,進而由行到段,有段到篇,從而逐步地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記憶的效果。

3.掌握不同的默讀方式

默讀包括略讀、瀏覽、精讀等方式,教師或家長在閱讀教學中應(yīng)不斷加強這些方式的訓練。

略讀:就是粗略地默讀,主要目的是為了快速地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語文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會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边@種默讀方式一般都在初讀課文或閱讀了解讀物時使用。

瀏覽:瀏覽一般是略觀大意,它與精讀相輔相成。語文課標要求五六年級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這就需要學習瀏覽,只有這樣,才能擴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

精讀,即:運用各種閱讀方法仔細地默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深入理解文本所蘊涵的思想內(nèi)容。精讀需對字、詞、句、段或篇章結(jié)構(gòu)進行

反復地斟酌和推敲,以達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比如在教學課文重點段落或難于理解的地方可讓學生進行精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