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鼓入門基本功
司鼓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樂器,通常應用于戲劇舞臺,在戲劇舞臺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能夠掌控整個舞臺的表演節(jié)奏。戲劇舞臺的司鼓有兩種類型,分別是秦腔司鼓和豫劇司鼓。參與戲劇表演敲鼓的人員叫做鼓演,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鼓演,需要掌握精準的打鼓技巧。
司鼓入門基本功
1.秦腔司鼓
口訣: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由此向下打之后,停再距鼓面約一寸的高度上。以一吋的高度向下打擊之后,迅速的拉高回到起動點。起動點在距鼓面約一吋的高度輕輕的向下?lián)糁?,再回到原起動點。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由此向下打擊之后,再回到原起動點。
上舉:是敲擊前的預備動作,力源之所在。上舉動作完成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擊打的質量。上舉時將原先放在腿上自然的手形狀態(tài)略作調(diào)整。手腕弓起,手和鼓棰略下垂。這時的力量是以小臂帶動手腕,在小臂逐步向上移動的基礎上,大臂也隨之向上移動,雙手舉至胸上耳前就算上舉動作基本完成。
換力的動作:當手舉到適當?shù)母叨染鸵兿聯(lián)舻膭幼鳌Q力時動作一定要迅速敏捷。大臂與肘很快下沉,手腕向后彎曲,手與鼓棰急速后移,和上舉時呈相反方向。隨著小臂向下集力向鼓打去,產(chǎn)生把手及鼓甩出去的感覺,全臂之力集于棰尖,全身之力慣于鼓面。
2.豫劇司鼓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除了堅持日常理論文化學習外,更要定下心來勤學苦練基本功,將各種曲牌和鑼鼓經(jīng)銘記于心,一邊學習,一邊鉆研,除學習豫劇司鼓演奏技藝之外,還要學習和借鑒一些兄弟劇種的司鼓演奏技藝,用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素養(yǎng)和感知感悟水平。
尤其重要的是要虛心向優(yōu)秀司鼓演奏者們學習求教。眾所周知,司鼓伴奏存在著一個上下傳承與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向名師們學習,求名師們指點,學習他們高超的演奏技藝和手法,經(jīng)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作用。
總之,學無止境,一個司鼓演奏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得到進步和提高,才能逐漸熟練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和擁有駕馭文、武場乃至整個演出進程的能力,唯此方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豫劇司鼓演奏員。
司鼓是什么樂器
司鼓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民間樂器,又稱為“手鼓”。司鼓的名稱來源于它的形狀和使用方式。它的外形像一個小鼓,通常由一個銅制的鼓面和一個木制的圓形底座組成。
演奏者用手掌或手指擊打鼓面,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司鼓常用于祭祀活動、婚慶喜慶等場合。因為它被視為一種神圣的樂器,所以被稱為司鼓。司鼓的聲音清脆悅耳,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司鼓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要通過對劇情的理解,準確無誤地處理好各種節(jié)奏類型,對劇目進行中的啟、承、轉、合進行階段性的擴展和烘托,從而達到渲染劇情,襯托戲劇人物的目的,使劇目的演出更具藝術感染力。
司鼓有什么種類
1.演奏鼓
又稱板鼓、班鼓、單皮鼓和板兩件樂器。演奏時用兩根鼓鍵子領奏戲曲中的打擊樂器,并且以演奏時的音響效果指揮樂隊,是力度,速度的操作者.
2.單皮鼓
又稱小鼓。是打擊樂和管弦樂的指揮樂器,演奏時用兩根細竹(通稱鼓箭子、鼓簽)。,指揮方法用底鼓,有時并配合手勢,各種樂器都隨著它的指揮來演奏。歌唱時輔助板打節(jié)奏。司鼓、板者稱為鼓佬(即鼓師)。
3.板
亦名檀板、拍板。打擊樂器。由三塊寬約6公分、長約20余公分的紅木或黃楊木板制成。分二組,前組二塊木板,用弦縛緊,后組一塊木板,二者以繩聯(lián)接。主要用于歌唱時打節(jié)奏,也配合單皮鼓來領奏鑼鼓點子和指揮其它樂器,合稱鼓板。由打單皮鼓者兼管。